找到55条结果

  • 重要意义。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西医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表现为症候群,以胃肠动力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状如:胃胀、腹胀、恶心,嗳气等,可以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包括胃复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以胃肠菌群失调为临床表现的,如胃痛、腹泻,可以服用培菲康、米雅、蒙脱石散等调节肠道菌群及止泻药物。三、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药辨治根据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主症特点的不同,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呕吐”、“痞满”、“泄泻”范畴。胃气以和降为顺,不宜郁滞,根据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以胃肠动力不足为主要表现中医病机归为肝郁气滞,患者见嗳气、呃逆、胸胁胀闷,与情绪有关,可用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汤。方中柴胡、白芍,旋覆花、半夏
    方志红 主任医师 2021-08-29 21:50:31
  • 显影效果。 03胃肠超声可以发现哪些疾病呢? 胃肠超声可以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肿块性及溃疡性胃癌及胃壁弥漫性病变、胃间质瘤、胃周淋巴结肿大、胃食管反流、胃动力异常等。04哪些情况下,需要胃肠超声检查? 不适宜胃镜检查,但胃部确有不适的患者;需要频繁复查胃部情况,担心放射辐射过量的患者,比如胃肠肿瘤放化疗中的患者,每一次放化疗都可以使用胃肠超声来随访病灶大小;怀疑有胃潴留者;胃纳差排除需要胃动力不足者等等。 05胃如果有问题一般会做胃镜,为什么要做超声检查呢? 胃镜确实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有一些病人并不适合胃镜检查。如年龄很大的患者、咽反射强烈又不宜或者不愿麻醉的患者、严重心脏病
    童仙君 主任医师 2021-09-23 19:48:11
  • 胃肠减压,促胃动力药(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红霉素等),胃镜下胃冲洗和充气扩张刺激,还有胃的电起搏治疗等。严重的病例,还有行胃造口治疗或部分切除的方式,但都不作为首选。 中医药治疗胃瘫有一定的优势,例如针灸治疗、穴位注射、中医穴位定向透药、中药灌胃治疗等,对于早期术后非难治性胃瘫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总之,多手段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余奎 副主任医师 2022-08-07 13:15:05
  • 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症状,损害了胃肠道结构及调节机制。发病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肠动力障碍、消化吸收障碍、分泌功能障碍及胃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在中医上通常属于“痞满”、“腹胀”、“腹痛”、“反胃”、“便秘”等症,患者遭受手术打击,气血运行不畅,机体产生瘀滞,不通则痛,则出现腹痛症状;肝主疏泄功能,脾胃又胃升降枢纽,术后多虚,加之患者体内气运行不畅,气机阻滞于胸膈胃脘则为痞满,阻滞于肠道则为腹胀;术后脾胃虚弱,胃气上逆则出现反胃症状,大肠传送无力,小肠不能别清浊,加之脏腑功能失调,则出现便秘症状。围手术期间患者一段时间不能进食,无水谷精微支持,精气虚弱,情志失调,加之外因损伤,耗伤机体
    赵刚 主任医师 2022-04-12 10:25:22
  • ,有动物研究发现莱菔叶提取物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郑一美等研究表明,萝卜叶提取物能促进胃肠动力,同时也能治疗痢疾腹泻,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国外学者报道的莱菔叶粗提物促进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动力,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2.4莱菔在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大量临床证实,对于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药莱菔子具有行气消痞、散结止痛,利水通便之功效,可促进胃肠运动,使排气排便时间提前。吴超杰等研究发现炒菜菔子外用能较少术后患者腹胀症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彭秋芬等研究发现莱菔子散外敷神厥穴能治疗术后腹胀,有效预防术后腹胀症状,对术后腹胀治疗的有效率达99.3%。陈舟杭等研究应用莱菔承气汤灌肠能使胃
    赵刚 主任医师 2022-04-17 09:08:17
  •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腹部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小肠活动一般在1天内恢复,术后胃活动一般在1-2天恢复,结肠活动一般在2-3天内。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即指超出此期间胃肠功能仍未恢复,并导致肠道内容物滞留、积气、积液,出现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排便困难等症状和体征。若胃肠功能恢复持续缓慢,则继发肠粘连、肠源性内毒素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将显著提高。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不仅是胃肠动力的缺失,更常见的是胃肠各部分之间的运动缺乏协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机率小,但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总体的恢复情况,影响手术质量。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促进术后胃肠蠕动,缩短肛门
    赵刚 主任医师 2018-05-12 09:33:54
  • 目前,随着腹腔镜的使用和外科技术水平提高,胆囊切除术己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术后仍存在右上腹胀痛不适、恶心呕吐、纳差、腹泻,或伴黄疽、发热等并发症。胆汁反流性胃炎为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之一,由于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胆汁反流入胃,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胀痛、暖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生原因:1、胃肠动力紊乱;胆囊切除术是导致患者胃肠动力紊乱和解剖结构异常的主要因素。患者因胆囊切除,导致胆囊的贮存、浓缩胆汁和调节胆道压力的功能丧失。而胆总管压力相对增高,可使胆汁异常排放,从而引起十二指肠逆蠕动和幽门异常开放,更易引起胃肠蠕动紊乱等。通过胃电图检查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减弱
    赵刚 主任医师 2018-06-01 16:34:02
  • ,前者主要包括指引患者对于疾病的有正确的认识,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后者包括抑酸、保护胃粘膜、改善动力、根除幽门弯曲菌、消化酶、精神心理治疗等。但是不同的消化酶由于其不同的成分及作用机制,均有各自的优点,因此在治疗不同原因如胃肠、肝胆疾病等引起的消化不良时,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如耐受性、过敏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经济情况等选择不同方案。2、胆囊切除术后消化功能的减退的原因与治疗:胆汁中的成分可以作为一种化学调节剂来降低脂肪表面的张力,使脂肪裂解成直径小至单位为微米的脂肪微滴,增加了脂肪与消化液中胰脂肪酶的接触几率;另外,可以与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物形成能够溶于水的物质,并将其送到小肠粘膜表面,这样对
    赵刚 主任医师 2021-03-20 21:48:35
  • ,此时胆汁的成分发生变化,以次级胆汁酸、去氧胆酸为主要成分,较原来的胆酸相比,其刺激胃及食管黏膜的作用大大增加。慢性胆囊炎患者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机理为:一方面因为胆囊失去浓缩胆汁的功能,无法再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导致胆汁无法正常贮存于胆囊,于是胆汁源源不断地失去正常秩序的排出到十二指肠,这为空腹状态下发生胆汁反流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作为消化器官的胆囊在出现慢性炎症时,上消化道动力严重异常,导致食管、胃、十二指肠的节段性运动紊乱,酸反流或非酸反流或混合反流随之发生。胆汁反流或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是胃肠解剖结构异常和(或)动力紊乱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胃肠内容频繁的逆流入食管,并且其与食管的接触时间较长且
    赵刚 主任医师 2021-02-27 21:11:49
  •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接近25%,加上胆囊结石者合计占比33.33%。胆囊病变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国外研究得出同样结果。将胆囊切除患者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前者的发病率更高,更易出现胃肠运动障碍,运动频率下降,胃排空速度减慢。胆囊切除后会造成一些胃肠激素升高,胃肠运动不协调,增加DGR发病率。国外研究应用闪烁照相法和24h胃PH监测发现,不仅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胃反流增加,且还伴随有十二指肠动力学改变,指出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胃反流增加与空腹状态胃窦十二指肠动力障碍有关。还有研究发现胆囊结石患者胆汁酸十二指肠胃反流倾向增加,通过切除功能正常的胆囊,这一趋势进一步增强。这些发现可能解释
    赵刚 主任医师 2024-04-18 09:33:27
1 2 3 4 5